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源头和底层的东西没有搞清楚。”加强基础研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要加大投入,创造良好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持续不断做好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国科技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等问题。在新发展阶段,必须更加注重基础研究,以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原始创新的主阵地。广大高校科研工作者要加强创新型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为强化科技创新的人才支撑发挥关键作用。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型人才是加强基础研究、推进原始创新的主力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作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摇篮,高校要把基础理论的教学研究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高度重视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把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融为一体,把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作为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遵循科学发现自身规律,以探索世界奥秘的好奇心来驱动”。好奇心是做好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也是能够持之以恒做好基础研究的动力源。拥有好奇心,才能让对世界的自由探索变为自觉行为,进而取得原创性突破。居里夫妇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氯化镭,源自对未知放射性物质的好奇;袁隆平培育出高产的籼型杂交水稻,因为他有着“禾下乘凉梦想”;屠呦呦发现全新抗疟疾药物青蒿素,获益于她对植物分类学的极大兴趣……古往今来,好奇心驱动着基础研究不断迈上新台阶。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首先要呵护好科研人员的好奇心,尤其是对青年研究者的“大胆假设”要给予包容,让他们从科学研究中收获乐趣,更好推开科研之门。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六个方面: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题中应有之义。高校科研工作者不仅要自觉践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勇立潮头、锐意进取;还要做好“传帮带”工作,通过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需要增强创新主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不仅要教育学生遵循学术规范、坚持学术道德底线,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标世界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对准社会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敢为天下先。此外,还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加大对基础前沿教学研究活动的支持,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提供空间。
(作者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频道推荐/
精选酷图/
任何挑战都挡不住中国前进的步伐
王争鸣:挺立高铁最前沿
胡晨 小人物大情怀
忠诚,写在信仰的旗帜上
威震日寇建奇功的新四军“虎将”——吴焜
周保中:书写东北抗日“可歌可泣的诗篇”
唐殿诰:在炮火中打退了敌人九次冲锋
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故事
雨后敦煌雅丹壮美如画
一座丝路古城 千年文明佳话
咬文嚼字|原来你是这样的汉字
穿越千年 跟随文物追寻万里丝路上的故事
网红博物馆:不只是拍照那么简单
让博物馆越来越智慧
富有盎然诗意 营造史诗风格
学在党校·思在党校·悟在党校
发挥社区党建的四个引领作用
“宽肩膀”护民生
驻村当有“乐状态”
党员干部要经常接受政治体检
互联互动推进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
发挥社区党建的四个引领作用
常怀“五心”砺党性
强党建高校党委怎么做
图说党建系列
第一部确定党的宗旨的党章
爱国将领冯玉祥:布衣上将,戎马焕章
刘亚生:为了解放事业牺牲个人生命
高高举起信仰的旗帜
河北:推动解决六大问题 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快速发展
彭丽媛邀请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外方领导人配偶欣赏中国戏曲
一针见血!中央纪委披露多领域20余种形式主义怪象
图读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如何加强和改进
王军田:为民办事,敢接烫手山芋
陕西宝鸡市探索城市基层党建共同体建设 社区小网格 搭起连心桥